“我在现场听冬奥是另外一种幸福”-凯发k8一触即发

  《青年说》第三十六期

  “我在现场听冬奥是另外一种幸福”

  丁亦鑫 朱江

  一年前的2月4日,在全世界的见证下,北京冬奥会——这一冰雪盛会拉开了大幕。

  在这举世瞩目的盛大活动的背后,活跃着一抹“志愿蓝”,他们持续2000多天为冬奥组委和国家短道速滑、花样滑冰、冰壶、冰球等队伍训练提供全方位服务,在国家队闭环管控、冰上训练、住宿餐饮等方面进行细致保障,实现重大服务保障零投诉。

  作为首钢集团冬奥服务保障青年团队的负责人,从招募、培训,到人员组织等方面,毕鲁博与小伙伴们曾在这里守护了北京冬奥会的全过程,留下了难忘又美好的青春记忆。

  起初,为了向世界各国友人展示中国志愿服务的水平,毕鲁博带领团队组建了青年外语志愿服务队,开展学习打卡和风采展示活动。“经过培训,很多青年志愿者具备了直接用外语交流对话的能力,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。”

  赛程中,有的志愿者要长期在室外工作,经常手冻得通红,两腿站得发麻,甚至在除夕当天仍旧坚守岗位。有的志愿者在外科手术后的第三天,刚刚换完药便回到工作岗位,在户外严寒中坚守4个小时。“在‘家门口’做志愿服务,我们每一位志愿者都想用最热情最专业的服务,向来自全世界的宾客展现阳光、自信、开放的中国青年形象。”毕鲁博说。

  虽然与运动员近在咫尺,但大部分志愿者都没能亲眼看过一场比赛。“我们是距离冬奥会赛事‘最近’又‘最远’的志愿者。”毕鲁博解释,近是因为我们在现场,听着场内的欢呼呐喊会心潮澎湃;远是因为运动员在竞赛,我们也在工作,虽与他们近在咫尺,却无法看到“凌”空绽放、“翊鸣”惊人的历史性瞬间。

  “那你会遗憾么?”“我在现场听冬奥是另外一种幸福。”毕鲁博说,北京冬奥会开幕后,192名首钢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在一线,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,持续上岗66天累计提供志愿服务超过15000小时,圆满完成各项志愿服务任务。

  在“家门口”做志愿服务的经历并不止这一次。2021年和2022年,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连续两年在首钢园举办。展区面积大、流线复杂,志愿者又来源广、数量多。怎么才能做好志愿服务工作?

  接到任务,毕鲁博迅速组建团队,和团队伙伴一起手拿地图、用脚步丈量首钢园的每一条马路,编制出了《服贸会志愿者工作指南》,做好志愿者培训和现场踏勘,对来自北京13所高校近1200名志愿者开展场地专业培训,并设置考试环节,真正让每一位志愿者成为园区的“活地图”和“百事通”。

  国庆70周年、世界园艺博览会、建党100周年……在多个重大活动中,都能看到毕鲁博的身影。为什么坚持做志愿服务?面对记者的提问,他说,“快乐的来源多种多样,但奉献的快乐却是其他快乐不能比拟的。”

  志愿服务工作对首钢的这些青年来说,除了“迎进来”,也在“走出去”。毕鲁博所在的青年志愿服务总队,从1982年3月组建至今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健康义诊、关爱孤独症儿童等各类社会公益服务。

  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,首钢集团冬奥服务保障青年团队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。“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,以青春作笔、以奋斗为墨,继续书写为人民服务的青春华章。”毕鲁博说。(人民网) 【编辑:黄钰涵】

(作者:黄钰涵)

评论一下
评论 0人参与,0条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
网站地图